
所谓词人就是填词的人,但不是古代的柳永、李清照、姜夔,而是现代的“工匠”,为流行歌曲写词润色,让它朗朗上口,广为传唱。大致出名的词人都有几分相似,很符合时下时髦的“长尾理论”,在流行文化的汪洋大海里,因为他们的几分“异像”而引起关注,本来才华本来只是用了几分,单用来糊口的。却引来了识货之人的捧场。不过,要说让他们就靠那几句歌词过瘾,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,林夕抱怨,“在香港平均低智商的环境下,我的生存之道实在是很艰苦,想要写的东西很难,像乞丐……”所以词人要写书。这样,“文以载道”的空间就大一点。虽然娱乐圈什么人都在出书,但词人出书可要比明星“絮叨”有价值得多。他们虽然赶的是流行文化的趟,走的却是实力说话的路。
文山兄,言简意赅的韵脚诗
方文山是个写词的,小辈人都知道,跟周杰伦混的。周董那些听起来嗡嗡的歌词都是出自他之手。当年送外卖当小弟,满世界的寄歌词,最后寄到吴宗宪宪哥这里,伯乐识马,招入麾下,跟话也说不利索的周杰伦搭伙,至此,一段歌坛传奇便出现了。
方文山的这本新书,名字就很奇特,叫做《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》。方文山喜欢李煜、李清照,喜欢古体诗严格的平仄、声韵、韵脚,他说古诗易背,大概是就是因为这些严格的体例。写歌词也是讲究韵脚的,所以,当自己写诗,就自然想到用上韵脚来加强诗的节奏感。所以他的诗叫做韵脚诗。至于素颜,本是日文中“没有化妆的脸”,方文山把它引申为“素着一张汉字的脸”,也就是要言简意赅。
据说这本《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》,方文山写了两年,但也的确没辜负这两年,可以说是写得极好的,只举这一首:
“篆刻的城 落款在 梅雨时节青石城外 一路泥泞的山水 一笔凌空挥毫的泪
你是我泼墨画中 留白的离别卷轴上 始终画不出的 那个 谁”
尤其是后两句,很是悱恻,男生用来追女孩,极好的。
东风电视台侯佩岑的节目上,方文山自己说,喜欢陈珊妮的词,唱上一句不知道下一句。但其实他只说了一半,诗要有灵性,不能僵死了,所以出人意料是好的,但是如果唐突了意象,那就是在混说,装疯成不了阮籍,招摇撞骗的伪诗人是面目可憎的。方文山的诗初读是峰回路转的,但是读完后,便是一副画。这就是“真”的功力,区别于“伪”的炫技。
《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》
出版社: 作家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06年1月
其实港台词人,文以载道的一个途径就是开专栏,著名的霑叔,一个小时四千字,好几个专栏同时开,但你要说没有质量,那真是不一定。他的《不文集》,香港最畅销的单行本,无人能够打破。霑叔的小舅子林振强,在香港与林夕并称“二林”,词作包括陈慧娴的《千千阙歌》、张学友的《每天爱你多一些》,在“词界”收山之后,为报章写热辣的评论性文章,自谓其作品常常是在说些似是而非的歪理,其中亦不乏用男女性事谈人生哲理。亦十分受追捧。以上都属老辈词人的。近年最热的还属林夕和黄伟文。
林夕 琐碎文 具深意
林夕的文字读起来很是受用,但要有耐性,有一种琐碎的美。他自己也坦言,早年写文章是受张爱玲的影响。后期受亦舒影响,文字会有感悟,比如“……醋酸有助打开胃口,抑制坏胆固醇,而越惹味的东西越有害健康。没有比这更扫兴的定律了。我们往往为未来的放纵而节制自己的现在,又为那一点点满足而付出高昂的代价。”词人在玩弄好文字的同时,有了想法,那文字便不会像个胸大无脑的美女,只有空洞无味的美。2006年,林夕出了本散文集,名字叫《曾经:林夕90前后》,都是用琐碎的文字写身边琐事。并且内容更是囊括得琐碎,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两年出版过三本书的结合本,包括《某月某日记》、《即兴演出》和《盛世边缘》。
《不文集》
作者:黄霑
出版社: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
出版时间:2006年4月
《曾经:林夕90前后》
作者: 林夕
出版社:皇冠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06年6月
黄伟文 有想法的风骚
黄伟文操刀过黄耀明的《小王子》、陈奕迅的《大开眼戒》、张国荣、黄耀明的《那么远(那么近)》。他在香港MILK周刊上开了个时尚专栏“Wyman Labeling”。是个有点“风骚”的肥仔词人。去年把“Wyman Labeling”上的文章结集出版,起了个让人面红耳热的名字《潮骚》。图文并茂,教你怎么买衫搭配,告诉你个中潮流。香艳时尚却不能说它没有想法,光《潮骚》的名字有来头,本是三岛由纪夫的小说,讲的是青年渔民的内心骚动,黄伟文把它解开自己赋上含义,潮是潮流的意思,时装秀的“秀”在在广东话里做“骚”,也就是和潮流的秀场有关。这或许又是港台词人在商业社会游弋的本事,能抓住卖点,还能注入自己的想法。
潮骚
作者:黄伟文
出版社:Milk Magazine 出版日期: 2005月12日
后记:这是糊口的文字,虽然写得算比较用心,但感觉还是问题多多。没有突破的郁闷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